Sunday, February 12, 2017

2017年国际母语日感想

2017年国际母语日感想
黄汉伟 (阿依淡州议员)

自2000年开始,联合国文教科组织 (UNESCO) 定下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至今已经庆祝了十七年。联合国文教科组织通过庆祝国际母语日表达对母语教育和多语种教育的支持。今年的国际母语日主题为“通过多语种教育,走向可持续未来”。

槟州新政府支持母语教育的努力是全国第一名。除了制度化拨款及拨校地予华校及淡米尔小学之外,其他语种也登上了槟州政府官方庆典的舞台。

2016年槟州政府聖誕节庆典不僅是宗教节庆也是个语言盛会,用上了国文,英文,中文,淡米尔文,原居民语言Temiar, Jahai 和Murut。參与的單位是各语种的基督团契包括了来自吡叻天猛公湖社区的原住民。

同样的自2014年槟州政府开始主办东马丰收节(Hari Gawai dan Kaamatan)用上了东马卡达山族,伊班族及其他土著母语。Gawai为砂拉越州土著庆祝丰收节。Kaamatan 则为沙巴州土著庆祝丰收节。槟州政府主办的东马丰收节庆典是东马以外,西马唯一个由州政府主办的丰收节活动。

槟城做为一个国际城市包容了各语种的文艺活动包括展现欧洲各主要语言的欧盟电影节,日语的盆舞节,德语的十月啤酒节等。

当全球国际化的当儿,我们必须重新肯定语言的力量及重要性。英文固然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商业语言及科技语言。华文同样也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及大中华圈的文化溝通语言。马来语不僅是马来西亚官方语言,同样的也通用于汶萊及印尼群島。淡米尔语是印度次大陸重要的通商语言。

政策制定者必须有宽广的思维,推行多语教育而非狹獈的單一语文教育。

2016年12月,董总发佈了《增建和搬迁华小课题》报告。报告指联邦政府没根据需求相应的增建足夠的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报告显示全国6个州屬至少需增建45所华小。报告顯示2008年至今,联邦政府没有批准增建华小。

董总报告顯示联邦政府擁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然后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1970年至2016年期间,国小增加1600间而华小减少了49间及淡米尔小学减少了133间。

联邦教育部的华小拨款也从2012年及2013年的每年1亿令吉削减一半至2015年及2016年的每年5千万令吉。更令人气愤的是华小拨款不僅被砍一半,也无法準时拨出。2016年华小的5千萬拨款等到2017年元宵节都无法拨出。

国民型中学的拨款自2014年开始已没被列入联邦预算案。当60年代政府曾承诺將全面资助国民型中学,50年后却是如此遗忘国民型中学。联邦政府完全忽视华文独中,也从没在联邦预算案列出丁点拨款给华文独中。

我们无法继续失望到绝望。槟州政府提供了一个率引全国母语教育的新希望,不僅把拨款华校,淡小,教会学校及宗教学校列入槟州预算案,制度化每年年初就拨款,也拨地给华校及淡小。

在今天国际上庆祝国际母语日当儿,我们必须持续抗爭,通过票箱来扭转中央教育政策,使到母语教育在马来西亚这多元文化的土地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及傳播。

---------------

No comments: